“三下乡“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助力脱贫,共奔幸福小康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五四寄语精神,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切实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我系“雅音志愿服务队”于2020年7月22日前往佛山开启了本次暑假三下乡之旅。
什么是三下乡?
三下乡是指有关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内容知识在农村普及,是各高校在暑假开展的一项意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成员以志愿者的形式深入农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体验基层民众生活,调研基层社会现状。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既促进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又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按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成长成才;既传播了先进文化,又帮助了引导大学生接近接受先进文化的哺育,既可以深入探讨脱贫现状进度,又能开阔了大学生的眼界。
广东粤剧博物馆参观与实践
7月22日下午,雅音志愿服务队到广东粤剧博物馆,去进行中国传统音乐—粤剧的调研,在博物馆内进行参观,直接感受粤剧的魅力。首先音乐系学子们会与粤剧演员互相交流学习,馆内的戏台可以提供学生进行表演,音乐系学子们运用本专业知识和从粤剧演员身上学到的知识相结合进行表演。
在博物馆中,音乐系学子了解到很多关于粤剧中的知识。比如:布幕装置的发展,早期粤剧多在乡间的土台,灶台和临时架搭的戏棚演出,设施简单,几无装置。清末民初,粤剧部分戏班改用’框镜式”舞台布幕装置,增设台前大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粤剧团设立专职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工作的人员,如广东粤剧院成立舞台美术工厂,培养了许多新的舞美工作者——何启翔、潘福麟、梁三根等。进而发展成为如今的粤剧舞台。音乐系学子在学习了一小段粤剧后,在舞台上演了一段,工作人员也祝愿学子们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成长,也希望借此机会宣传粤剧,将粤剧发扬光大。
参观西海抗日烈士陵园
7月23日早上,雅音志愿服务队到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烈士中路西海抗日烈士陵园。游览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激励自我。园内的文物陈列馆内陈列着图片、文献、实物300多件,这些物品都讲述着当年那些军人的英勇事迹。
西海抗日烈士陵园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纪念抗日战争“西海大捷”和抗日战争牺牲的革命烈士,顺德县人民政府于1952年决定在珠江纵队广游二支队所在地建立西海抗日烈士陵园。雅音志愿服务队在这里宣读了誓词。
游览清晖园
在7月23日下午,音乐系学子抵达清晖园,感受园林艺术。院内有“惜阴书屋”,其命名就体现了园林主人告诫后辈珍惜光阴、发奋图强的心意。虽然处于疫情期间,但仍有很多人来参观,在园内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安全得到非常好的保障。清晖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华盖里,为我国南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素有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盛誉,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布局既能吸收苏州园林艺术精华,又能因地制宜,环境以清幽自然、秀丽典雅见称。
音乐系学子将坚定不移地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的旗帜,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政府的带领下,团结干部群众和企业家,打好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小康做出一份努力。顺德人民大胆创业,果断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紧跟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步伐前进。
状元堂
清晖园的前身是黄士俊的私家花园。黄士俊,广东科举史九名状元中官做得最大的,也是广东民间传说中有名的“鸭蛋状元”。他为官刚正,有“清正黄尚书”之美誉。曾数次得罪魏忠贤及其他奸佞而借病辞职。
在清晖园里能看见,园内保存的一套清朝乾隆年间评定的“羊城八景”,就是一套目前仅存于世的清代旧羊城八景套色雕刻玻璃珍品,已被初步鉴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可见园主的家本雄厚。园林艺术处理颇具匠心,园内妙联佳句俯仰可拾,名人雅士音韵尚存,艺术精品比比皆是,令人流连忘返。
烈日炎炎的暑假,断断续续的蝉鸣,这大好时光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三下乡可以让你拥有一个贴近社会、为他们带去一些改变的机会,也可以顺便结识伙伴,做成公益,欣赏风景,收获成长。
鲁迅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灵魂,时代的风向标,应当对远方的人和事尽自己的一点努力,成为有担当的时代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