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音乐系“音乐学理论及应用”方向,是音乐学术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方法相结合的方向,其本科教学的最终成果,要求学生以应用理论实践的学位论文形式体现。作为理论及应用的方向,其教学特点一是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涉及理论音乐学和应用音乐学两方面的学术训练;二是结合社会考察实践,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和研究音乐声音现象和音乐文化事实。经过四年的学习,本届毕业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精心准备,努力思考,深入田野,运用理论,于2019年9月20日举行了“中山大学南方学院2016级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宣讲会”。此次宣讲会由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音乐系主办。
上午9点宣讲会拉开帷幕,本次宣讲会有罗艺峰教授、周凯模教授、何璐副教授、黄柯清老师、吴欣阳老师、张伊瑜老师、音乐学三班22位同学全体参加。宣讲会由罗艺峰教授主持。
罗艺峰教授的开场致辞指出: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今天我们要进行开题汇报,各位同学要拿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这也是你们对自己的一个总结。大家做好准备,按照每人十分钟的规则,按照名单表格顺序,把自己的开题报告内容陈述清楚,在全部同学陈述完毕之后各位老师要对自己指导的学生,着重的提出点评、意见,其他老师也可以提出评价和建议。要把开题报告会当作一次学术活动,因为音乐学者最终要以音乐学术来立身。注意:一、手机静音;二、不要随意进出;三、没达标者老师们要进行“会诊”。本次活动没有长幼尊卑,学术只讲真理、只有对错。只讨论学术,不讨论无关方面。
在严肃的气氛中,22位同学先后做了开题报告。
汇报人:陈文华
题目:《连山壮族“七月香”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指导老师:周凯模
摘要:自近代以来,少数民族民俗及歌舞传统在快速的面临消亡,许多少数民族传统不仅面临消失而且逐步被汉化。本课题所选择的“连山壮族七月香”考察实践,就是希望通过呈现当地政府以壮族传统节日泼水节为基础,推行且逐步发展的地方特色节日,使壮族民俗音乐文化精髓得以保留的事实,让大家对少数民族歌舞文化重获新生建立更多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汇报人:冯清梅
题目:《佛山同乐堂苏锣鼓的传承考察》
指导老师:周凯模
摘要:作为佛山人的笔者发现,在“佛山十番”的资料与报道中大部分都把“同乐堂十番”与“何广义堂十番”混为一体,忽视了“同乐堂十番”锣鼓乐的独立存在。通过笔者的考察实践得知:现今“佛山十番”不止有何广义堂,同时还有同乐堂,两堂同存才构成“佛山十番”锣鼓乐事实的历史存在。笔者希望能通过应用音乐人类学理论对“同乐堂苏锣鼓”的深入考察,说明“同乐堂十番”的传承现状对“佛山十番”及中国“十番锣鼓乐”的重要价值。
汇报人:宫昱西
题目:《从理论音乐学到应用音乐学——以何璐老师的教学为例》
指导教师:罗艺峰
摘要:理论音乐学是理论性学科,它提供关于音乐的基本哲学、概念、知识和思想,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易进入非音乐学者的生活之中。音乐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应该是“来自于社会,还要还原于社会”,它可以和社会形成互惠关系,应用音乐学就是一门可以达到这样目的的学科,从事各领域音乐工作的人都可以通过老师的实践性教学来体验、学习不同的音乐学理论。
目前中国虽然开设了许多与应用音乐学相关的专业和课程,但在具体教学中所使用的大部分教学法仍是书面理论性的学习,没有具体明确的应用音乐学教学法,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同时结合何璐老师的教学加以论述、探讨。
汇报人:黄子慧
题目:《主题餐厅音乐文化考察-以胡桃里音乐餐厅为例》
指导教师:罗艺峰
摘要:当今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音乐主题餐厅,音乐主题餐厅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音乐作品的传播、也形成了新的音乐“亚文化”。优秀的背景音乐不仅有利于获得消费者青睐,也会形成特别的音乐亚文化,当下消费者大部分都是年轻的消费群体,又热衷于追逐时尚潮流,这就使得餐厅背景音乐显得尤为重要了。当下许多餐饮业都会有背景音乐的存在,而什么餐厅什么场合需要播放什么类型的音乐,这却是一个相当有讲究的话题。对音乐主题餐厅所衍生出来的音乐“亚文化”的考察,了解餐厅文化的形成了特点,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汇报人:黎泳祺
题目:《中山粤曲社的比较研究——以永宁、裕民、韵声三乐社为例》
指导老师:周凯模
摘要:粤曲发展现状如何?粤曲在民间究竟还在如何传承?笔者选择了中山东升裕民社区曲艺社、小榄永宁曲艺团以及小榄韵声乐社三个粤曲社进行深入考察,采用民俗学、比较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相关理论以及实地考察的方法来进行课题研究及比较分析实践,希望通过对中山三大乐社的比较观察和分析,对当下粤曲社传承模式的内外部结构以及坚守口传文化的传承价值,来揭示其运营管理模式、学艺传承模式等在粤曲文化传承中的价值意义。
汇报人:李嘉欣
题目:《潮州林美村弦诗乐调查》
指导老师:周凯模
摘要:潮州林美村弦诗乐的资料能找到的少之又少,参与音乐活动的人年龄也以老者居多。笔者作为局外人(音乐学生)与局内人(家乡人)的双重身份,认为应该对家乡传统音乐资料的搜集保存、分析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本课题从文献梳理、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实地考察报告等内容的比较分析,应用所学的音乐学理论去揭示弦诗乐演奏技巧及风格特征、弦诗乐的旋律音调特色、弦诗乐的常用调式以及弦诗乐在当代潮乐中的功能。
汇报人:李茂铭
题目:《从游戏音乐的变迁考察青年精神世界的成长》
指导老师:周凯模
摘要:音乐人类学理论重视对音乐人的研究启发笔者思考:很长一段时间,游戏对于青年的家长们来说,都是一种负面压力。但是笔者作为从7岁开始的游戏玩家局内人,亲身体验到游戏和游戏音乐对于我们青年的精神成长有很多正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既会延伸至现实生活中,更会塑造和改变青年的心性和品格,将游戏音乐所塑造的角色呈现的人际关系、精神追求等带到现实社会经历中去验证和体现。笔者希望,通过本考察和思考去让更多人重视在游戏音乐发展中青年精神世界成长的积极因素及正面影响。
汇报人:李培阳
题目:《潮汕新房仪式——“打油火”》
指导老师:周凯模
摘要:潮州传统新房仪式在大规模城市化的今天有什么样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民俗音乐理论、仪式音声理论和音乐人类学理论的学习,对家乡的“打油火”新房仪式从传统村寨到城市化小区的空间变化所带来的仪式变化、仪式音声变化和经济关系变化等事实,探讨潮州新房仪式——“打油火”在当代“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产业链”的形成。以此研究实践说明:“城市化”所带来的“产业化”现象,是“打油火”民俗音声文化变迁的重要原因。
汇报人:李茜
题目:《湖南花鼓戏在农村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与影响》
指导教师:罗艺峰
摘要:本文以家乡的花鼓戏为思考对象,从局内人的立场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自己的研究。一、从生产劳动、婚丧嫁娶、巫术、节日几个方面去分析湖南花鼓戏在农村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与影响。二、也可从花鼓戏的教化功能、娱情功能、民俗功能、宗教(巫术)功能、音乐特质、湖南花鼓戏的创作特点来体现农村文化生活对湖南花鼓戏的影响。
汇报人:练雪莹
题目:《小众音乐与大众视野的碰撞——以国内当代“独立音乐”为例》
指导教师:罗艺峰
摘要:“独立音乐”在当代音乐环境中有特殊性的身份属性,其内涵的音乐符号反应的是一种社会文化符号。独立音乐群体的构成以年轻人为主体,受众年轻型是其关键特点。同时“独立音乐”也作为一种亚文化,我们在独立音乐的特殊的文化语境中,能看到这部分青年群体在面临个体自我发展跟社会发展的不能同步时,他们是如何通过音乐来获得理解或者表达自我,这些个体又如何在这一群体中重新建构自我身份认同与社会身份认同,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汇报人:梁欣玲
题目:《探析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游戏活动——以连州市英才实验幼儿园为例》
指导教师:罗艺峰
摘要:据笔者调查了解发现,连州市大部分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还是以幼师带领幼儿玩体育类游戏、做手工为主,而在幼儿音乐游戏活动环节没有明确的教学设计,大都是以幼师的主观意愿进行,许多家长也并不知道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认为给孩子玩游戏是浪费时间、不负责任的做法。笔者希望通过考察分析现阶段学前教育中对音乐游戏活动的误解、滥用以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等;最后试图提出对改善“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游戏活动”方面的有效方法,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汇报人:梁钰莹
题目:《中山咸水歌现状考察》
指导老师:周凯模
摘要:虽然如今会唱咸水歌的人越来越少,咸水歌似乎面临濒危,但是还是有一些志在传承咸水歌的有识之士。本课题的考察研究就是希望让大家了解,当代中山咸水歌还有了解深厚传统基础的老专家,也有促进时代发展的创新探索。笔者从两个部分进行实地考察,一是传统咸水歌的考察——以咸水歌本土专家陈锦昌口述为例;另一部分是当代咸水歌的考察——以胜龙小学咸水歌合唱团为例,以此说明,咸水歌的传承和创新会生生不息地代代相传。
汇报人:罗键尹
题目:《音乐被创作所象征的精神意义》
指导教师:罗艺峰
摘要:音乐中是存在着象征功能的,然而音乐是具有社会性、政治性和文化性的,不论中外,许多的作品,都有作者给予它的意义,但是由于音乐意义的不确定性,所以面对传播中的受众群体,它会有很多新的内涵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被象征的意义就覆盖了创作者所想传达的原初意义,意义仿佛就产生了生产现象,音乐因此而常演常新,每一代人都赋予了它新的意义,这必然就形成了音乐的意义史。而研究新意义的产生过程以及由来,就是笔者所想研究的内容。
汇报人:罗梓琛
题目:《从当代公开出版的音像材料看佛教音乐的流行化》
指导教师:罗艺峰
摘要:佛教音乐传播着佛教的教理,成为宗教教化的工具。但佛教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在唱词内容、作曲曲式、演唱技巧上逐步现代化,在乐器的配器方面也与之前不同。本文通过佛教音乐流行化的创作背景、作品特点、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来系统深入地研究,选择若干个案来分析佛教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汇报人:莫汶锦
题目:《中国传统音乐的家族化现象分析》
指导教师:罗艺峰
摘要:在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民歌传统中,形成了一种非常特别的曲调“家族化”现象,许多著名的民歌在流传的不同地域形成了曲调家族,它们有变化,也有不变,这一独特的音乐文化现象,是值得了解和研究的。本文分析了中国南北方几个最具代表性的民歌案例,企图掌握其流传特点、文化变迁、音乐特质等方面,同时结合中国移民史,文化史,说明其演变规律。
汇报人:孙文馨
题目:《中国流行音乐中的女性意识研究》
指导教师:张伊瑜
摘要:经笔者查阅资料发现,从女性主义视角研究的流行音乐文章总体来说较少,其中大多数的文章以研究流行音乐的歌词及其音乐的文本视角来研究女性主义与流行音乐之间的关系,且均以2000年之前的流行音乐的发展为内容,少数文章是以人物形象、性别符号学的角度研究流行音乐。笔者将以女性主义为视角,将女性主义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以2005至2018年间的流行音乐的发展为脉络,对女性演唱者的演唱风格与形式、歌曲歌词中的女性意识以及演唱者的形象进行研究。
汇报人:孙雪柯
题目:琵琶曲《诉——读唐诗< 琵琶行>有感》左手技法分析
指导教师:张伊瑜
摘要:在琵琶演奏当中,听众和演奏者都往往会更看重有着主要发声作用,技巧炫丽的右手技法,而较容易忽略几乎无声却能够给予音符“灵魂”的左手技法。目前的学术研究当中,对琵琶右手技法的研究远多于对琵琶左手技法的研究。笔者认为,琵琶左手技法的重要性是我们所不可忽视的。笔者希望以《琵琶曲《诉——读唐诗< 琵琶行>有感》》一文,让读者更确切地体会到琵琶左手技法的美妙与重要性,唤起演奏者及听众对其的重视。
汇报人:吴瑞生
题目:《开平民歌的实地考察与研究》
指导教师:张伊瑜
摘要:开平民歌是流行于广东“华侨之乡”江门开平的汉族方言民歌,是开平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很强地域特征的民间音乐艺术种类,粤南地区独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开平民歌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本文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以开平人的地域文化,民俗、语言、历史文化为背景,研究了开平民歌的形态特征和现状。
汇报人:肖剑丹
题目:土家族民族声乐《山里的女人喊太阳》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
指导教师:张伊瑜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民族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民族历史发展,生产方式,宗教信仰,艺术传统,民风民俗和语言的不同。形成了中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景象。
民歌《山里的女人喊太阳》是湖北土家族一首现代民族声乐作品,此曲歌词充满土家族当地民俗、民风特色,如:“哭嫁”、“罐罐茶”、“摆手舞”、 “转转饭”。这首歌充分展现出土家族女性劳动人民泼辣爽朗,勤劳朴素,热爱生活的性格。与此同时,歌曲还将土家族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民族文化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汇报人:谢颖琦
题目:《粉丝经济对音乐产业的驱动——以“限定组合”的诞生为例》
指导教师:黄柯清
摘要:由于偶像文化的盛行,“饭圈”、“爱豆”、“应援”这些名词也进入了大众视野。又因近年来观众对真人秀节目的喜爱,随即产生了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节目中他们来自不同的公司,通过观众的投票,最终通过人气投票选出最受欢迎与喜爱的几位练习生,组成全新的偶像团体出道。这种新型的偶像组合被称为“限定组合”。对于“偶像组合”这一词,大众并不陌生。但对于“限定组合”这一词,是在近两年才被大众所认识。笔者想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限定组合”,通过解析此类组合的模式与特色,并对比韩国此类组合进行分析,提出对目前国内“限定组合”未来和发展方向的建议。
汇报人:易麟
题目:《雌雄同体艺术行为研究》
指导教师:黄柯清
摘要:这个课题属于边缘性文化,它涉及亚文化、酷儿理论、性别认知重建等,由于这种艺术行为的特殊性和新异性,挑战了大众传统审美和社会的对性别的刻板印象,让这些群体的创作生存环境受到限制,甚至有些负面的言论在伤害到这类群体。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但处于灰色地带的现象,“雌雄同体”在艺术语境中本身就有值得去研究的意义(从视角审美角度到人物心理特质等)。这是它作为研究的第一层意义。当“雌雄同体”艺术创作现象背后涉及(跨性别、同性恋等)社会敏感话题时,它不再只是单纯以艺术形式被分析、探究,在这些艺术形式背后,离不开社会、文化背景,更重要的一点是它反应了人性。这是它作为研究的第二层意义。
汇报人:周心然
题目:《互联网语境下广场舞音乐生态链探究与思考》
指导教师:黄柯清
摘要:广场舞生态链是以广场舞为核心覆盖到从广场舞相关产品到其他品类的跨越,研究了多种多样的产品形式和需求产品,并都可以从某一点切入进行延伸扩展。应用以音乐社会学中的“生产”与消费阐述互联网时代广场舞文化与产业发展趋势(具体方法),并与实地考察惠州博罗的舞队领舞进行了研究对比(具体对象),发现了广场舞专业委员会由众多文化、艺术、体育、经济、法律、互联网等领域知名人士参与,音乐产业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形成不同阶段跨行业发展更多多功能平台,同时为广场舞活动基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结果)。
宣讲之后,在罗艺峰教授的主持下,开始了本次开题报告宣讲会几位指导老师的总结,以及对本次开题报告的评价和指导意见。
首先,周凯模教授被同学们年轻的心、活泼的思维、善于发现新事物和表述新事物的青春活力深深的感染。她说,从今天所有选题来看,2016级孩子们让她这个老教师相当震撼,孩子们的选题非常广泛,有草根文化的传统课题、有全媒体网络时代的前沿课题;更有大气宏观但却从微观案例去寻求探索人生意义、理论意义的课题。2016级是南方学院第一届音乐学理论及应用方向,孩子们在入学时在理论方面的学术功底、文字水平、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完完全全是白丁,几年以后你们成长成这样,要感恩在坐的各位老师,他们不仅从不同角度开发了每个孩子身上的音乐细胞,更激发了思维的潜能、表达的潜能以及身心融合的那种学术状态。今天的讲演,不输我在任何一个学术研讨会看到的年轻人的气度、风度和气场,这点也让老师感到惊艳。本届导师是年长与年轻结合、不同方向的音乐学学科结合的导师群体,每位导师教授给孩子们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思维方式及学术品格的影响,孩子们很有福气。感谢音乐系领导开放的管理和所有老师们共同营造的美好、活跃、多元、丰富的学习环境,使同学们能有今天这喜人的学术开端。
罗艺峰教授说,在这22个报告当中,他有几个学习心得,他认为有几个特点:第一是课题的多样,既有实证性的研究,也有思辨性的研究;第二是有非常传统的课题和很超前的课题,内容丰富使人眼前一亮;第三,看到了大家的活力。同学们在入学时是真正的白丁,通过几年的学习能够有这样的汇报,他很震惊。其中,一些课题已经超越了本科生而达到了硕士生的要求,感到非常的欣慰,非常的高兴。与此同时罗艺峰教授也提出了需要改进的一些小问题:言语中的用词不当;PPT中字体不清,没有凸显要点,要使人看懂看清楚。接着,他讲到最重要的问题是,所有人都要紧密的联系“音乐”两个字来思考问题,不希望人家说音乐学是“no music”是“没有音乐的学问”,所以同学们记住一定要紧密的联系音乐本身来思考延伸出来的问题,如音乐的文化问题,而不是拿大理论把音乐两个字盖住。所以,同学们在今后展开研究的过程中要紧密地靠近你的“主题词”或“关键词”,你是来学音乐的“学”,是“Musicology”,这是需要明白的。另外,开题报告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讲明思路,把握“问题”、“材料”、“方法”、“思路”这四个关键词,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紧紧的抓住,围绕着音乐和音乐文化展开这四个关键词。
本次活动是中大南方音乐系音乐学专业音乐学理论及应用方向的第一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宣讲会,对本方向建设有极有意义的良好开端。聆听完几位导师的评价与指导意见之后,同学们收获颇丰,对开题报告的认识又加深了,将会进一步去思考导师提出的问题,查缺补漏,为后期毕业论文写作奠定更好的基础。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2016级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宣讲会”于2019年9月20日13时圆满结束,22位同学的开题报告得到老师们一致通过,同学们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新的征程。
记录人:宫昱西
编 辑:周凯模、罗艺峰